以学为舟,渡己渡人——儒释道学者谢宗润论劝学之要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03日 浏览: 次 编辑:佚名
谢宗润的人生轨迹,恰是“学以成人”的生动注脚。2007年,一场意外将他推入命运深渊:双腿瘫痪、婚姻破裂、父母患癌、负债累累,五年间他在轮椅上尝尽绝望。直至2012年,《圣贤教育·改变命运》的光盘如“惊雷破混沌”,让他从儒释道经典中顿悟:人生困境的本质是文化断层。他以《大学》“明明德”为纲,践行“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,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”的古训,不仅逐步摆脱轮椅、重建人生,更创立贤德堂,将个人救赎升华为“为往圣继绝学”的使命。
他常以自身经历告诫世人:“现代社会的‘空心之疾’,唯有以经典为药引。”当物质主义吞噬精神家园,离婚率攀升、青少年叛逆等问题频发,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复古,而是为生命立根。正如他所言:“《黄帝内经》‘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’的智慧,与《弟子规》‘入则孝’的实践,本质都是教人‘明心见性’——这便是学习的终极意义。”
在贤德堂,谢宗润将“劝学”融入日常,以“引经据典,化古为今”的理念,让无数家庭见证学习的力量:
· 家庭和谐的密码:一位因婆媳矛盾几近崩溃的女性,在学习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”后,领悟到夫妻关系如“左右车轮”,需各守其位方能平稳前行,最终修复家庭裂痕;一位叛逆少年的父亲,通过践行《孝经》“天地之性,人为贵”,与儿子从对抗走向和解。
· 身心疗愈的路径:76岁瘫痪老人通过诵读经典、践行“存好心、说好话”,九旬高龄仍气色红润;躁狂症患者停药后以《清静经》“人法地,地法天”调心,终获内心平和。谢宗润强调:“真正的健康是身心灵的共振,而经典便是共振的频率。”
· 命运改写的钥匙:义工小孟曾因家庭破碎欲轻生,在“忏悔课”中以《弟子规》“过能改,归于无”反思己过,最终成为数百家庭的“心灵导师”;漂泊半生的妇女通过学习“孝为德本”,三年间从居无定所到购房安家,印证了“福往者福来”的真理。
这些案例无不印证: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砌,而是将经典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。正如谢宗润所言:“《论语》一句‘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’,若能落实到职场,便是化解内耗的良药;《道德经》‘上善若水’,若能融入家庭,便是和谐的润滑剂。”
作为儒释道文化的践行者,谢宗润始终强调:“学习传统文化,是为了‘为万世开太平’。”
他将贤德堂的使命定位于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,通过三大路径践行劝学理念:
1. 扎根经典,拒绝空谈:课程设计以“不说个人知见,只传圣贤智慧”为原则,从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到《道德经》“道法自然”,让学员直接与经典对话,避免文化被曲解为“故纸堆”。
2. 知行合一,化育人心:倡导“从业要无害,言谈悦人心”的行事准则,鼓励学员将“家和万事兴”升华为“国和天下安”的担当。一位企业家学习《吉祥经》后,关闭有害工厂转型生态农业,正是“学以润身,德以润业”的典范。
3. 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:建立“传统文化实践基地”,免费提供食宿与沉浸式学习环境;推动“道德老师培养计划”,让受益者成为传播者。他说:“文化自信不是口号,而是每个人把‘孝悌忠信’刻进骨子里,正己化人。”
从瘫痪在床到点亮万家灯火,谢宗润以自身经历证明:学习是生命的“源代码”,能改写命运、疗愈身心、安顿灵魂。他常以“种树”比喻劝学:“根不深则叶不茂,经典便是文化的深根;不学则心不明,心不明则行不端,行不端则万事困。”
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劝学不是要求人人成为学者,而是如谢宗润所言:“让《论语》成为手机里的‘心灵备忘录’,让《道德经》成为职场中的‘决策指南’,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。”唯有如此,方能在物质丰盈中不失方向,在风雨兼程中不失本心——这便是劝学之于个体、家庭与社会的终极意义。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”谢宗润以十二载春秋践行着这句话:学习不止于知识的积累,更在于通过经典返璞归真,最终实现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的生命境界。而这,正是他留给世人最珍贵的劝学箴言。
为您推荐
抗战80周年:郑松克以信仰之光传承民族精神
健康
2025年,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八十年前,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,用坚定信仰照亮救亡图存之路;八十年后,在浙江永嘉的青山绿水间,有一位民间信仰文化的传承者,以"道以医显,术...
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:中医针灸非遗传承人邓国珍的传承与担当
健康
2025年,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八十年岁月峥嵘,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发展的新时代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始终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。在中医针灸领域,非遗传承人邓国珍(邓木...
抗战胜利80周年:赓续烽火精神,青年传承复兴征程---谢宗润
健康
2025年,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八十年前,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,用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壮烈谱写了民族救亡的史诗;八十年后,硝烟散尽,但那段历史熔铸的“抗战精神”——爱...
93特别报道:共护国魂 聚焦时代的易学使者---施生培
健康
2025年,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这场伟大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、捍卫尊严的历史丰碑,更彰显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。在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的同时,探寻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...
阅兵展国威•文化铸灵魂——杜敬涛以国学智慧书写社会责任
健康
八十年沧桑巨变,八十年精神永存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,我们以艺术之名,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。天安门前,铁甲生辉;长安街上,步履铿锵。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,以现代化、...
热门新闻